院部動態
汲取音樂黨課力量 感恩奮進支點建設
日期:2025年08月08日     作者:陳灝    來源: 黨委宣傳部    點擊數:

編者按:

“當那一天來臨”紅色音樂黨課在湖北職院崇德禮堂舉行,“聲”入人心,“燃”爆全場,好評如潮,是我校2025年黨建與思政工作、2025年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的重要篇章之一。我們與湖北省軍區的同志進一步整理相關資料,將其列入我校思政工作、思政課、“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資源庫,以期進一步建好“大思政課”,賡續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奮進支點建設。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5周年,大力弘揚“三大精神”(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強調,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當那一天來臨”紅色音樂黨課震撼舉行。這堂震撼心靈的音樂黨課,共遴選7首曲目,創作4部情景短劇、1支情景舞蹈、1部情景短片,均取材于黨史軍史中發生的真實歷史事件。

第一節:為信仰而戰

2022年3月1日,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在中央黨校開班,習近平總書記在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誦讀了時任鄂西特委書記何功偉的“絕筆家書”:“兒獻身真理,早具決心,除慷慨就死外,絕無他途可循,為天地存正氣,為個人全人格,成仁取義,此正其時?!?/span>

▲時任鄂西特委書記何功偉的“絕筆家書”原件

歷史背景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爆發,白色恐怖籠罩鄂西。同年2月,中共鄂西特委書記何功偉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關押在湖北省恩施市方家壩的一個谷倉。

▲何功偉關押地

谷倉的空高不到1米7,地窖直徑更是不到1米,普通人站在里面,轉身都很困難。國民黨當局為了讓何功偉屈服,將他囚禁在這里。然而,哪怕如此惡劣的環境,也沒有讓何功偉有絲毫的動搖。國民黨陳誠下令以高官厚祿策反何功偉,勸說他改變立場,但每次都乘興而來,失敗而歸。面對這塊硬骨頭,陳誠使出了“殺手锏”,讓何功偉父親何楚瑛到獄中,企圖用深情勸他改變立場,妄圖利用骨肉之情來軟化何功偉的意志。何功偉抱定必死之心,給父親和妻子寫下訣別的家書。

1941年11月17日,何功偉被押往刑場。臨行前,敵人指著百級石階說:“每上一階,問你一次‘回不回頭’?;仡^就可免一死!”面對百次生的希望,何功偉一頭也不回,高唱《國際歌》慷慨赴死,此時距離他26歲的生日僅剩4天。

▲情景短劇《永不回頭》

“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國際歌》的每個音符都鐫刻著共產黨人對革命的忠貞、對真理的追崇,感召著一代代共產黨人舍生忘死、義無反顧!據不完全統計,自1921年建黨以來,為革命犧牲的共產黨員,其中有名可查的就達370余萬人。與何功偉一樣,當那一天來臨的時候,他們中有很多人都唱著《國際歌》走向刑場、慷慨赴死。革命者雖然遠去,但革命精神卻像這首歌曲一樣生生不息。

▲演唱《國際歌》

何功偉的兒子何繼偉,如今已年過八旬,行動不便,老人得知音樂黨課的消息后,專門在北京給湖北省軍區發來寄語。祝愿湖北省軍區全體官兵:繼承先烈遺志、聚力勝戰強軍,為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何功偉烈士之子何繼偉專門給省軍區發來寄語

第二節:為民族而戰

80多年前,為了救亡圖存,中國共產黨團結廣大軍民同仇敵愾、奮起抗戰,上演了一幕幕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感人故事。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80多年前,當那一天來臨的時候,除了生與死的考驗,革命先烈們還必須直面“另一個艱難抉擇”。

▲紅軍改編八路軍前,兩位“斷臂將軍”與賀龍合影留念(從左至右分別為賀炳炎、賀龍、彭紹輝)

歷史背景

美國戰地記者哈里森·福爾曼曾在陜北蘇區拍攝過一張經典的照片,照片中站在左邊失去右臂的是賀炳炎,站在右側失去左臂的是彭紹輝。他們的手臂都是在幾次反“圍剿”戰斗中被國民黨軍隊所傷。福爾曼為他們拍下這張合影時,他們正和賀龍商議紅軍改編的問題。這張照片,是三名紅軍將領進入八路軍序列前的最后留念。

▲三位紅軍將領與福爾曼的合影

1937年8月,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開始,很多紅軍戰士不能接受“紅軍改編”的現實,但在血海深仇和民族大義面前,為了救亡圖存,紅軍最終選擇了“后者”。

▲情景短劇《獨臂赤心》

勇敢、堅定、樂觀,這是福爾曼對紅軍的印象。紅軍雖然改編成八路軍,但軍魂始終沒有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始終沒有變,一往無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始終沒有變。就像《八路軍進行曲》唱的那樣,“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如同沖鋒的號角,讓人熱血沸騰??箲饎倮?,《八路軍進行曲》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88年正式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這就是我軍軍歌的由來。

▲演唱《八路軍進行曲》

第三節:為勝利而戰

今年4月1日起,我軍新修訂的《共同條令》正式頒布施行。作為我軍正規化建設的基本法規,三大條令是我軍頒發最早、修改次數最多的條令,最早可以追溯到紅軍時期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歷史背景

1927年9月秋收起義后,毛澤東率領工農紅軍向井岡山進發。9月正是收獲的季節,行軍路上的戰士們又累又餓,有的戰士看見紅薯扒出來就吃,老鄉對此頗有意見;還有的軍官把打土豪所得到的銀元和黃金首飾占為己有。毛澤東知道后,便立下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打土豪要歸公”等《三大紀律》,并在革命實踐中不斷完善進而發展成為后來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新中國傳唱度最廣的經典革命歌曲之一,不論是在部隊,還是在地方都廣為傳唱。而更令湖北人民倍感自豪的是,這首歌的發源地就在湖北。

▲紅安縣七里坪,《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從紅安唱到延安

1932年11月,鄂豫皖省委在七里坪檀樹崗重新組建了紅二十五軍,擔負保衛根據地的重任。政治紀律教育期間,紅十五軍團負責新兵和解放戰士教育工作的時任秘書長程坦找到時任宣傳科科長劉華清,建議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編為歌曲,便于部隊傳唱牢記。隨后,程坦和劉華清借用了鄂豫皖蘇區流行的《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歌譜配合歌詞。就這樣,歌詞形象、曲調簡單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在部隊唱響。后來,這首歌又伴隨紅二十五軍走出紅安,一直唱到了延安。

在我軍百年滄桑的歷史征程中,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故事有很多。歷史啟示我們,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一支軍隊的戰斗力,不僅在于槍炮,更在于紀律。從井岡山的紅薯地,到大上海的十里洋場,《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每一個字,都是人民軍隊立于不敗之地的密碼。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解放軍十萬大軍睡大街

▲演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第四節:為家園而戰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邊是呀嘛是家鄉啊?!备鑴 逗楹嘈l隊》,創作于60多年前,講述的是洪湖地區赤衛隊韓英領導人民武裝力量,與敵人斗智斗勇,最終與紅軍主力勝利會師的故事。洪湖赤衛隊的故事家喻戶曉,更成就了經久不衰的革命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歷史背景

1959年金秋十月,歌劇《洪湖赤衛隊》作為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十周年獻禮劇目進京演出,一舉成名。聽了《洪湖水浪打浪》,周總理滿懷深情地說:“我活到65歲,才找到這么好的一首革命抒情歌曲?!?/span>

一腔“洪湖水”道不盡家鄉美,一曲“浪打浪”唱不完革命情?!逗楹舜蚶恕分阅軌蚪浘貌凰?,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揭示了一個樸素的真理:“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毛澤東曾在總結洪湖地區武裝斗爭的成功經驗后,高度評價道:“紅軍時代的洪湖游擊戰爭堅持了數年之久,這是河湖港汊地帶能夠發展游擊戰爭并建立根據地的有力證明?!?/span>

“洪湖萬頃歲時長,濁水污泥兩混茫。小試翻天覆地手,白浪換作紅旗揚?!碑斈曛芤萑簩懴逻@首詩時,正值創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艱難時期。90多年后的今天,洪湖水滔滔依舊,新中國換了人間,人民戰爭時代偉力依然綻放著耀眼的勝戰光芒。

▲情景舞蹈《洪湖赤衛隊》

▲曾服役于湖北省軍區機關直屬隊的演員王芬芬,為官兵深情演唱《洪湖水浪打浪》

舞臺上光影變幻,《洪湖赤衛隊》經典場景重現?!昂楹嘈l隊民兵連”、“賀英女子民兵連”、“民兵南水北調守井連”等10面旗幟在旗手護衛下依次入場,旗手們步伐鏗鏘,吶喊聲響徹會場,與歷史影像中的槍炮聲形成奇妙呼應。

第五節:為正義而戰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5周年。75年前,美帝國主義乘朝鮮內戰之際,悍然出兵朝鮮,并不顧中國政府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把戰火燒到了新生的共和國國土之上。面對世界頭號軍事強國,面對百廢待興的新中國,為了捍衛祖國和民族的尊嚴,為了保衛人民的安全和利益,全國廣大青年學生積極響應祖國號召,踴躍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僅湖北一個省的報名人數就多達40萬。

歷史背景

走進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一面紀念墻映入眼簾,灰色的大理石墻上,密密麻麻地刻著309名學生的名字,下面寫著“為了和平”4個大字,旁邊有面以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空中拼刺刀”的陶偉等校友為原型制作的浮雕。

紀念墻上還鐫刻這樣一段文字:“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省實驗中學青年學子深深懂得新中國來之不易,決不能被外來霸權勢力扼殺。學校初、高中300余名學子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為捍衛正義與和平奔赴戰場,誓將熱血與青春奉獻給祖國和人民?!?/span>

據統計,從1950年12月到1951年7月,該校通過學校報名途徑參干的初、高中學生合計有300位。后經核實統計,另有9名學生通過其他途徑報名參干。這300多名學生從各類軍事干部學校畢業后分到部隊,有的入朝作戰,有的守衛邊疆,有的從事國防科研工作。這其中,涌現了很多先進典型,飛行員陶偉便是其中的代表。

在抗美援朝戰場,19歲的飛行一大隊飛行員陶偉駕機升空作戰。面對多架敵機的包圍,陶偉抱著“寧愿血灑藍天,撞也要把敵機撞下來”的信念,在距敵機約120米處猛烈開炮,擊落敵機,開創了人民空軍空中近戰殲敵先例。

▲情景短劇《戰地家書》

▲演唱《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

第六節:為祖國而戰

“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紅色,是中國人的精神底色。就像網友說的那樣,“如果信仰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這幾年,《繡紅旗》等一大批紅歌,在大型演唱會等場合受到民眾自發性地追捧,關于“五星紅旗”的故事更在青年一代廣為傳唱。其中,《繡紅旗》當屬其中經典。

歷史背景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作為國旗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而當時,中國還有大片國土沒有解放,被關押在重慶白公館、渣滓洞內的中共地下黨員們,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熱淚盈眶,緊緊相擁。當晚,同志們久久難以入眠,他們提議:“我們能不能也做一面五星紅旗?”

羅廣斌拿出一張紅色繡花被面,其他人則把黃色的紙剪成五角星的形狀,他們沒有見過真正的五星紅旗,只知道有五顆星。通過討論,大家把最大的一顆星,用米粒粘在了紅旗的中央,代表著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貼在四個角落,象征新中國四萬萬同胞,圍繞在黨的周圍。就這樣,他們憑借想象縫制了一面“五星紅旗”。然而遺憾的是,這些隱蔽戰線上的戰士沒能走出監獄,最終也沒能看到真正的五星紅旗。

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三天,特務在逃離重慶前對被關押的幾百名中國共產黨員實行了大屠殺。除羅廣斌外,當年參與制作紅旗的陳然、劉國鋕、王樸、毛曉初等全部犧牲。這面看似簡陋的“五星紅旗”,是英烈們身處“黎明前黑暗的日子”對新中國的祝福,也是他們對未來新生活的向往。烈士們犧牲了,但他們心中的五星紅旗永遠高高飄揚。

▲情景短劇《繡紅旗》

關于“五星紅旗”的經典還有很多,5年前,武漢軍運會上《歌唱祖國》的前奏響起,武漢體育中心現場6萬名觀眾自發地起身跟唱,合唱聲響徹云霄,很多人第一次聽到完整版《歌唱祖國》。

▲武漢軍運會現場

這首由音樂家王莘創作的《歌唱祖國》,誕生于新中國成立之初,被大家譽為“第二國歌”?!陡璩鎳肥切轮袊鴱恼酒饋淼礁黄饋?、強起來的一個縮影,它以音樂為載體,將個人情感升華為民族共鳴,成為今天全中國“無需翻譯的語言”。

▲演唱《歌唱祖國》

第七節:為人民而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發展時期,我們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歷史背景

1998年,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肆虐席卷了大半個中國。在湖北省嘉魚縣,6歲女孩江珊的家園被洪水吞噬,奶奶用最后的力氣將她推上一棵小樹,叮囑她抱緊不要松手,也不能睡覺,一定要等頭上戴著五角星的叔叔來救她。在洪水的威脅下,年幼的小江珊以驚人毅力緊抱大樹長達9個小時,盡管四肢都已經麻木了,但她沒有放棄希望,最終等來了人民子弟兵的營救。

子弟兵是勇敢的,洪水中的小江珊同樣是勇敢的。黑夜里小江珊以驚人的毅力等來了重生,和全國人民一同見證了人民軍隊為人民的崇高使命。

▲當年被人民子弟兵解救的小江珊,如今已成為一名人民警察

“我的命是人民子弟兵救的,我覺得他們奮不顧身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救他人于危難之中,非常的偉大,當時就萌生出‘希望自己長大后也能成為一個像他們一樣的英雄’的念頭?!?/span>

經過在校期間不斷努力,江珊在2014年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考入了武漢鐵路公安局襄陽公安處,穿上了警服,在孝感應城工作。2020年抗擊疫情,江珊第一時間就向黨組織遞交了請戰書,在抗疫一線努力地工作。她以救命恩人為榜樣,用實際行動服務人民、回饋社會。

▲現場訪談

那一年洪水滔天,那一年軍民一心,在災難面前,全國人民展示出眾志成城、氣吞山河的勇氣和決心。這一切,連同那首獻給廣大子弟兵的歌曲《為了誰》,成為1998年夏天留給全國人民最為深刻的記憶。

▲九八抗洪場景

▲演唱《為了誰》

歌曲的演進,是我軍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我們仰望歷史星河,從《國際歌》的偉大覺醒,到《八路軍進行曲》的使命感召;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鐵血軍魂,到《洪湖水浪打浪》的勝戰之本;從《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的氣吞山河到《歌唱祖國》的深情禮贊,從《當那一天來臨》的錚錚誓言到《為了誰》的義無反顧——每一段旋律都是時代的烙印,每一句歌詞都是歷史的回響,每一個音符都是強軍的召喚。

知所從來,思所將往,方明所去。在民族復興圖強的偉大征程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全軍發出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的統帥號令,這是“務期必成、不容有失”的使命任務。

師生表示,要在紅色旋律中振奮精神,在悠悠黨史中汲取力量,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攜手并進、砥礪攻堅,用忠誠與擔當,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麗篇章!

(審核:田壽永)

中文乱码人妻系列一区二区_色综合久久无码中文字幕_欧美综合在线精品第二页_欧美日韩丝袜长腿服务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