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田壽永 陳灝)7月24日,首屆“疆湖好故事”短視頻創作者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網絡好作品達人活動在武漢舉行?;顒右再愂禄仡?、頒獎典禮和圓桌對話等形式,展示了湖北省新時代團結進步的新成果,孝感市民宗委等獲優秀組織單位獎,湖北職院黨委宣傳部《依不拉英的求學逐夢之路》獲最美疆湖故事獎、《疆湖橋:新疆籍學生直播幫助邊疆學生就業》獲優秀作品獎。第二屆“疆湖DOU有好故事”短視頻創作大賽同日啟動。省民宗委領導出席活動。

首屆“疆湖好故事”短視頻大賽以“疆”(邊疆)、“湖”(湖北)為紐帶,聚焦身邊的民族團結故事,讓普通人成為主角。大賽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創作者踴躍參與,1000余人參與投稿,提交視頻800余個,網絡平臺話題總點擊量突破4.5億。這些源自生活的溫暖片段,經由創作者們的匠心打磨,匯聚成強大的情感共鳴。網友反響熱烈,留言區滿溢感動: “支持好活動!”、“民族團結親如一家”、“真摯感人!”。


最動人的故事,永遠在你我身邊。其實,這場大賽從來不止是“比作品”。它更像一座悄悄架起的新橋,一頭連著湖北支點建設的生動圖景,一頭系著邊疆發展的星辰大海。橋上架起的,是 眾多故事里的理解與尊重;橋的那頭,還藏著一批被發掘的新媒體創作高手 ——或許,這才是最好的開始:讓更多人拿起鏡頭,把身邊的溫暖講給世界聽。


湖北職院推進職教援疆,積極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十四年來,二十批精兵強將跨越千山萬水,將智慧和汗水揮灑在新疆的職教熱土上。湖北職院承辦全國職業院校(高職組)康復治療技術賽、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康復治療小組爭奪賽、“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急救大賽等,搭建中西部院校與全國高校交流平臺,為民族地區選手提供訓練條件。學校以賽事為依托,組織邊疆民族地區300余名參賽學生“身”入孝感,開展“探尋中華孝文化根脈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活動。

在湖北職院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有一萬八千名在校學生,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300余人,來自維吾爾、哈薩克、土家、苗等32個民族。學校平均每年在新疆招收50名學生,用心用情做好新疆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把每一名學生培育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倡導者、傳播者、踐行者。

湖北職院立足中華孝文化名城,扎根孝感紅色土地,以孝文化、紅色文化為切口,拓展思政工作大縱深,發揮“湖北省網絡素養教育示范基地”作用,提高師生數字化素養,推進“數智賦能 文化培根”,開創“思想鑄魂 網育新人”新局面,以品牌塑造文化軟實力。建設省級孝文化基地、廉潔文化基地、石榴紅·孝廉谷文化基地,以文化人,積極構建“互嵌型”校園,各族學生全面混合編班、混合住宿、混合用餐,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譚之平、余麗、楊菊英、伍伶俐、熊文文等與新疆建設兵團第五師最美家庭的結親結對,“孝疆一家親”的情誼跨越山海。

湖北職院充分發揮產教融合優勢,將其轉化為助力各民族共同走向現代化的磅礴力量。以“疆品入鄂”助力新疆群眾增收致富,讓新疆各族群眾的腰包鼓起來,更擦亮了孝疆互嵌發展的金字招牌?!爸袊W事”感動人物熊文文為湖北職院各民族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直播帶貨提供平臺和指導。

湖北職院推進智能助教、智能助學、智能助研、智能助管 ,校黨委宣傳部遴選網絡育人新銳,培育一批“網絡育人工作室”。把握網絡思政的特點和要求,從平臺矩陣、內容矩陣、傳播矩陣來構建網絡育人體系,加強特色、優質內容供給,帶動學校網絡育人水平整體提升。以數字賦能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提質增效。黨委宣傳部建好融媒體中心,學校充分發揮全媒體矩陣作用,讓鑄牢教育“活”起來。音樂、短視頻等新形式推動鑄牢教育形象化、生動化、趣味化,學校獲評湖北省網絡素養教育示范基地、湖北省高職最佳傳播學校。學校涌現了魏迪仁、譚之平、李燕、杜芳芳、熊文文、余麗、楊志萍、阿依舒阿克·金格斯等一批“道德群星”,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教育報等報道湖北職院經驗和做法300多篇(條),其中,央視《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國家記憶》《社會與法》《走遍中國》《等著我》等欄目報道18條。

湖北職院深耕中華孝文化研究,助推孝感中華孝文化名城建設,承辦多屆全國中華孝文化名城城市大聯誼活動,先后完成國家級、省級重點科研課題十余項,獲中宣部、教育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獎項十余項,打造了“孝文化+”理論研究與實踐教學高地。湖北職院石榴紅宣講團成員先后走進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同濟大學、東華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共湖北省委黨校、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等,在全國各地作宣講報告700多場,“宣傳+宣講”推進“鑄牢”走深走實。

湖北職院統籌網、端、微、抖、號、臺等,建設“鑄牢教育”宣傳矩陣。打造“技術+內容+渠道”網絡育人鏈條,將“鑄牢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向網絡延伸,受眾達3000多萬人次。應中國國際電視臺邀請,向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講好中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