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軒傳)8月9日,孝感市大悟山區,熊文文在線上直播銷售大別山全域農副產品,這個集產品分揀打包、直播培訓、現場直播于一體的電商直播基地,一片繁忙。
八十多年前,大悟山區的芳畈鎮是聲震五省的抗戰指揮中心。從1941年7月至1945年9月上旬,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鄂豫邊區黨委、鄂豫邊區行政公署駐扎在孝感市大悟縣芳畈鎮白果樹灣,這里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抗戰小延安”。李先念、鄭位三、任質斌、陳少敏等在白果樹灣運籌帷幄,率領新四軍五師全體將士,依靠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先后抗擊了15萬日軍和8萬多偽軍。在三年多的時間里,對日偽軍的主要戰斗達1260余次,共殲滅日偽軍4.3萬余人。

(大悟縣芳畈鎮白果樹灣)
熊文文是在中華孝文化、紅色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先進典型,是湖北職院2023屆優秀畢業生,孝感市大悟縣芳畈鎮人。他的父親因車禍留下嚴重的后遺癥導致生活不能自理,他用孝心、孝行托起全家的希望。他用六年時間完成全日制大學本科階段學習,帶著父母上大學,邊讀書、邊照料父母、邊打工創業,還清了家里的全部借款。畢業后回到湖北,精心照顧父親直到去世。為帶領鄉親共同致富,他通過湖北省“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政策,報考并進入湖北職院學習。他學成之后,回到大悟山區,扎根紅土地,弘揚大別山精神和抗戰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展種植業,推進深加工,形成產業鏈,帶動鄉親共同富裕,把孝親敬老的愿景、數字鄉村的圖景,在大別山一步步變成現實,譜寫了紅色大別山的時代新篇。

(熊文文在第二屆“大別山上紅旗飄”主題傳播活動上發言)
一、堅守孝道 向上向善
大悟是大別山精神的重要發源地、“抗戰小延安”、“中原突圍”發生地,全國十大將軍縣。
父親熊大權當過兵。小時候,熊文文愛聽父親講故事,鄂豫皖蘇區“28年紅旗不倒”“抗戰小延安”“中原突圍”,熊文文耳熟能詳。

(荊楚石榴紅宣講團田壽永教授在大悟縣為“四大家”黨員干部宣講黨的創新理論、紅色文化)
2003年,熊文文讀初三,臘月十五,父親在打工途中發生車禍,腦部嚴重淤血,危在旦夕。
“父親在,家就在”。熊文文堅持全力搶救,父親蘇醒過來,但頭上留下了一個“坑”,失去了味覺,視力下降,留下了高血壓、血拴等后遺癥,失去了勞動力。
此時,熊家老屋是危房。為利于躺在老屋中的父親慢慢好起來,熊文文一再堅持,把老屋的地基抬高了,換成了磚瓦房。
父母整日愁眉苦臉。欣慰的是,熊文文成績還不錯。父親車禍的第二年,熊文文考上了大悟一中?!拔奈拿恐芏蓟丶?,把學到的知識和新鮮事,講給父親聽”母親周小春說。

(熊文文在湖北職院“孝道中國”思政金課上分享求學、行孝經歷)
2007年暑假,在工地上打工的熊文文收到廣西賀州學院錄取通知書。父親既喜,又憂,憂的是熊文文的學費沒有著落。
9月,熊文文第一次走出大別山,來到廣西賀州學院報到。父親有病,家里困難,熊文文向學校提出休學2年的申請。
熊文文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打工掙學費和醫藥費。2009年,父親的身體狀況穩定下來了,熊文文決定返回廣西學習。課余時間,他做兼職,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同學在校外承接綠化、裝修等項目。勤工儉學的收入,寄回老家。
熊文文與一批“手藝人”走得很近,中國的學徒制,“手藝人”的匠心,吸引著熊文文。

孝心在“八桂”大地舒展。熊文文把父母接到了廣西,父母就住在“手藝人”的工地上。節假日,熊文文帶父母看漓江山水。
邊讀書,邊儉學,邊照顧父母,熊文文陪父母在異地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時光。
他擔任班長,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六年時間,熊文文拿到了本科文憑。拿文憑那天,熊文文查了一下存折的數額,還有6萬多元。
父母不適應廣西的氣候,不愿意留在廣西,每天念叨著大別山的山山水水?!熬坝^園林設計”專業畢業后,熊文文回到了家鄉。
二、返鄉建廠 回饋家鄉
熊文文出資把村的池塘修好,整改了部分農田,種上了蓮蓬,養上了小龍蝦,父親臉上露出了難有的笑容。
熊文文與農業土專家“泡”在一起,琢磨技術。白天,在地里干活,拓展農產品銷路。晚上,他照顧父親的起居,陪父親嘮家常。安頓完父親,熊文文學習到很晚。
“不要小瞧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前景廣闊;鄉村振興是希望所在,大有可為”。父親與熊文文形成共識。
遇上好天氣,熊文文帶上父親,到白果樹灣新四軍第五師紀念館、宣化店中原軍區舊址、徐海東大將故居及親屬烈士紀念館,到顏回書院等。每次去,父親的興致都高。
耕讀人家,其樂融融。這段光景,是熊家的幸福時光。
每到冬天,對父親來講,是一個“坎”。為舒展血管,熊文文把父親送到醫院,住上十天半月。晚上,熊文文在凳子上瞇著,生怕父親有個閃失。
2020年初,疫情阻隔,熊文文的父親不能像往年一樣住醫院。5月,父親血拴復發,6月安祥辭世。
徐樓村村民余萍說,熊文文的父親當年車禍時傷病很重,能快樂地生活17年,不可不說是個“奇跡”。
在種植、養殖過程中,熊文文認識到職業教育的獨特價值,萌生了上職業院校的想法。
2020年,在湖北省“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政策的支持下,熊文文參加考試,如愿成為湖北職業技術學院財經與旅游學院2020級學生。

(熊文文在湖北職院求學,圖為湖北職院遠景)
“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學生在學習時間上有一定彈性,根據農村實際開展分段式脫產學習,有針對性,很對熊文文的“路子”。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業教育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熊文文。他與職業教育深度結緣,德技并修,投身產教融合,走上了在“三農”領域創業的道路。
湖北職院辦學所在地孝感,是中華孝文化名城、全國雙擁模范城,正在向武漢都市圈副中心城市邁進。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的文昌閣的原址就在校內西區,近代以來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8年的孝感工業學堂,文化底蘊深厚,紅色資源豐富。
湖北職院田壽永教授團隊深耕紅色文化特別是大別山精神、抗戰精神等研究與傳播,鄂豫皖“28年紅旗不倒”、“抗戰小延安”、“中原突圍”等紅色文化融入了湖北職院校史館、文博館的展示平臺、思政課與課程思政,也進入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等課程和實踐基地。在校史館,在孝文化基地、廉潔文化基地、簡牘文化基地,熊文文流連往返。熊文文說:“湖北職院‘孝道中國 ’思政金課,堅定了我回歸大別山的決心”。

(大別山深處,熊文文的企業廠房)
熊文文成立湖北弘孝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選址、平地、開工,招人、培訓、試產,建在大悟縣芳畈鎮的新工廠投產。工廠所用原材料在大別山地區種植或養殖。
熊文文帶動農戶和青年創業者,發展大別山土特產種植和深加工。他把現有創業項目做好做強,他的工廠2022年由300平方米擴至1000多平方米,2023年廠房面積擴大到2600余平方米。
熊文文發揮優勢,打造鄉親們家門口的“學習小站”,在芳畈鎮建設了新媒體電商培訓基地,孵化電商企業,把大別山農產品賣到全國。

(新華社湖北分社社長惠小勇在熊文文的企業調研)
熊文文的事跡在校園里傳開,馬克思主義學院邀請熊文文母子來到“孝道中國”課堂。課堂上,母親周小春喜極而泣。
馮金玲同學說,母子的精彩分享,讓我們熱淚盈眶。大悟縣芳畈鎮何燕說,熊文文的孝心和堅韌,激勵我們回到大悟山區,做好直播帶貨,用新技術帶動新業態,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山村。
三、振興鄉村 共同富裕
熊文文說:“在我最困難的時候,黨和政府給予我溫暖,職業教育系列政策為我們提供了好的環境和平臺”。
熊文文常懷感恩之心,常年開展“關愛老人”“關愛環衛工”“公益直播”“公益助學”“愛心早餐”系列志愿服務活動,把孝心、愛心撒向大別山區。他手把手教大別山的鄉親們掌握電商直播技術和營銷技術,把大別山的農產品賣到全國。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聚集在熊文文的周圍。湖北職院不少學生,畢業后加入了熊文文的創業團隊。
“學無止境,熊文文帶領我們外出學習,住的最便宜的招待所,吃得很簡單”。高邦偉如是說?!暗?,他對老人,卻十分大方,多年如一日,陪伴老人、捐款捐物是常態”。

(熊文文企業區的“幸福食堂”,為老人提供免費餐飲)
大孝無疆,帶動鄉親就業,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徐樓村69歲的譚艷芳是,丈夫有內風濕,公公99歲。譚艷芳是熊文文工廠中的“稱重工”,在家門就業,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
大悟縣芳畈鎮徐樓村的新媒體電商培訓班結束后,村民程林紅就可以直播帶貨了?!叭ツ?,在熊文文的工廠中工作,我每月能拿3500元,今年,每月可達到5000元”。程林紅難隱內心的喜悅。
熊文文心心念念老人們,常去孝感市社會福利與康復中心陪老人。談起“愛心早餐”,大悟縣城關鎮長征路社區環衛工人付友成豎起大拇指。

(孝感市委書記胡玖明對熊文文先進事跡作出批示。圖為胡玖明等參觀熊文文志愿服務成果)
熊文文情系鄉村“孝心工程”,常年為大悟“幸福食堂”捐獻生活物資?;剜l幾年來,為孝感、大悟“幸福食堂”、福利院等捐送生活物資價值10萬余元。
大悟縣芳畈鎮滾河村“幸福食堂”的老人們喜歡吃熊文文生產的面條。今年83歲的大悟縣芳畈鎮滾河村村民余為恩說,熊文文比孫娃子還親。
青年創業者周文睿說,熊文文孝老愛親、創新創業的故事,很好地發揮了示范作用,帶動我們更多的青年,扎根大別山,建設大別山。
熊文文的大孝情懷和敬老愛老助老的故事,影響了更多的人,更多的青年人從外地回到大悟。種植、直播、公益,成為日常。

(孝感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慶華為熊文文等頒獎)
熊文文依托公司和實體面館,在原有熱干面基礎上創新開發了天麻、抹茶、板栗等口味的特色面條和糕點,極大豐富了產品線,延伸了產業鏈,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他還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訂單模式,規模種植擴大到5000畝。

(熊文文在直播,把大別山的農產品賣到全國)
熊文文在大悟縣芳畈鎮徐樓村建有6條標準化生產線。工廠高峰期可吸納100人左右就業,其中60歲以上15人,帶動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2萬元,每年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4.8萬元。熊文文與村鎮合作建設幸福食堂,為村里80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就餐,譜寫了孝親敬老的新篇章。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昔日“抗戰小延安”如今成為紅色美麗村莊。2025年6月以來,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主流媒體持續對大悟縣芳畈鎮和熊文文等校友進行了深入報道。

(熊文文在孝感市行政中心為孝感市黨員干部作宣講報告)
(審核:田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