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陳灝 周小軍 張星月 張韞儀 張瑋 代雅菲 余芳 李穎前 張天柱 張鳳玲 吳文芳 唐熙隆 綜合報道)緣聚文化高地,鑄牢共同體德技并修;奮進工匠搖籃,齊圓復興夢成才報國。9月6日,5700多名2025級新生懷揣夢想、跨越山海,齊聚中華孝文化名城、奮進中的武漢都市圈副中心城市,融入湖北職院大家庭,開啟人生新篇章。校黨委書記郭國文、校長郭沙、副校長梅重、紀委書記王文康等深入迎新現場,與新生及家長親切交流,勉勵莘莘學子心懷國之大者,崇德向上向善,感恩擔當奮進,練就過硬本領,技能成才報國。

“花式迎新” 夢想啟航
2025年我校招生計劃完成率100%,生源以普通高考為主(67.56%),技能高考占21.29%,生源來自32個民族。超六成新生為第一志愿錄取,熱門專業錄取率高。錄取超本科分數線考生768人,再創歷史新高。

在各校區迎新現場,人頭攢動,彩旗飛揚,氣氛熱烈。迎新志愿者們身著文化衫,奔走在各個角落,運送行李、耐心引導、答疑解惑,成為校園里的一道靚麗風景。接機接站、領取物資、辦理報到手續、綠色通道,每個環節都能看到師生忙碌的身影與溫暖的笑容?!盎ㄊ接隆秉c燃開學季,細節拉滿儀式感。入學第一天,成為新生難忘的青春記憶。各教學院立足專業與專業群建設,將專業元素融入迎新工作,設計互動性強、辨識度高的特色環節,讓新生感受專業和專業群建設實力,在特色互動中直觀感受辦學優勢,為專業學習注入強勁動力。
點亮心燈 團結進步
“男幼師特別稀缺,你是我們的寶貝!”6日上午,丹增鬧日拖著行李箱,站在教育與藝術學院的迎新點前有些靦腆。他想起了自己報考的初心,純粹地喜歡孩子,想成為他們的好朋友和好老師。

看著迎新點的展示、陳列的一幅幅非遺項目——雕花剪紙作品,這位從青海興??h走出的藏族學子大開眼界。他是今年學前教育專業迎來的一位特殊新生,一個立志成為“男幼師”的理科男。學長熱情介紹鋼琴房、舞蹈室、畫室,還有幼兒園實踐基地。丹增鬧日看著老師和同學們真誠的笑臉眼眶濕潤,反復說著:“選對了,選對了!希望在這里學好,將來回到藏區也能辦個好幼兒園,點亮藏族孩子的夢想?!痹谶@個以“人文品質+藝術特色”為培養目標的教學環境里,他將成長,用畫筆、歌聲和愛心,點亮未來無數藏族孩子的童年。

弘揚大別山精神 助力鄉村振興
財經與旅游學院迎新現場,特別設計了“新生轉盤贏好禮”活動,與學長開心互動中的曹錦江同學格外興奮。曹錦江來自大別山革命老區大悟縣,從小聽著鄂豫皖蘇區、抗戰“小延安”、中原突圍等紅色故事長大,心中一直懷揣著建設家鄉的夢想。在迎新宣傳欄,他進一步了解了優秀學長熊文文的先進事跡,也了解到湖北職院與孝感首衡城有著緊密合作,在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專業方面的辦學實力,這讓他看到了實現夢想的希望。孝感首衡城作為湖北特色農產品展銷專區、電商直播基地、進口休閑食品展銷專區、新疆農產品展銷專區等為一體的展銷平臺,為物流和電商專業的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曹錦江暗下決心,一定要學好專業知識,把大悟的特色農產品賣到全國各地,像學長熊文文一樣,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好專業是生源提質的金字招牌。孫書橋同學今年普通高考達到本科線,但他放棄調劑和本科征集志愿,選擇就讀我校。他說:“孝感是全國有影響的文化名城,湖北職院是工匠搖籃、文化高地,專業群的設置與市場、社會需求結合比較緊,能很好地滿足我的發展和家庭處境的改變,我中意湖北職院,也喜歡這個專業”。

“湖職,我們的家”
“謝謝廖老師,感謝各位老師”2025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新生秦鴻儒眼中滿是感激。來自荊州市公安縣黃山頭鎮金牛村的秦鴻儒,兩歲時父親離世后,母親離家,他從此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三年前爺爺的去世,這個本就艱難的家庭雪上加霜。求學之路對秦鴻儒而言異??部?。高中時,靠著打工攢夠學費、生活費才得以重返校園。憑借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他刻苦學習最終成功考上湖北職院,向著成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夢想邁進。

輔導員廖曉玲老師了解其家庭情況和面臨的困境后,為他詳細講解助學貸款政策和辦理流程,指導他準備材料,做好助學貸款事宜,為他解決學費這一后顧之憂?!皩W校就是我們的家,有困難都可以找我們?!蓖豕庖蠋煹脑捳Z讓秦鴻儒倍感溫暖。

3D“打印”專業初印象
口腔醫學院迎新區的3D打印展示區圍滿了新同學。來自重慶的劉小倩同學好奇地正看到老師操控著打印機,一層層“堆疊”出一個精致的上頜牙列標準模型。

“這是數字化口腔修復的核心技術,你們大二會系統學習建模軟件,還能在實驗室自己打印修復體?!崩蠋熯呎f邊演示作品,若干個個性化種植體、隱形矯治器的模型整齊排列。爸媽舉著手機一邊錄視頻,一邊對她說:“現在看牙都這么高科技了,這都是真技術,你要好好學習?!笨粗蛴C吐出的完整牙冠,劉小倩第一次直觀感受到:口腔醫學不僅是“看牙”,更是技術與藝術的精準結合。

與媽媽成為校友
18歲的馬唯依同學拿著錄取通知書,凝視著樂學樓里的文化雕塑,她牢記著媽媽的叮囑,“護理不僅是技術,更是去用心”。2004年,媽媽管丹燕從湖職畢業后,回到家鄉浙江樂清市中醫院成長成才,現任樂清市中醫醫院急診科護士長、副主任護師。

馬唯依從小就在媽媽的講述里認識了這一行:“媽媽,為什么你總在加班?”“因為病房里的病人需要我?!眿寢尩幕卮鹎那脑谒睦锫裣铝艘活w種子。今年高考填報志愿時,馬唯依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媽媽母校的護理專業。9月6日中午,管丹燕陪著女兒走在熟悉的林蔭道上,她指著一棟教學樓笑著說:“當年我就在這棟樓里上專業實訓課;第一次成功扎針時,開心得一晚上沒睡著?!?/span>

技能報國 共同選擇
在機電工程學院迎新點,新生張俊杰目光緊緊鎖在“迎新機器人”靈活轉動的機械臂上。機器人按照大學生志愿者的口令,手臂輕輕擺動,精準完成打招呼、握手等友好動作。讓這個來自海南的學子眼底滿是藏不住的好奇,這金屬軀體里藏著怎樣的編程邏輯?怎樣的電路設計能讓它如此靈活?陽光灑在機器人銀亮的外殼上,也照亮了張俊杰眼里的光,一定要學好機電專業知識,未來不僅要讀懂這些機器人的“語言”,更要親手設計出更智能、更實用的機械伙伴,在智能制造領域闖出屬于自己的天地。

張俊杰同學說;“30年前,我的父親從湖北到海南發展?,F在,武漢都市圈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特別是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親臨孝感的時候,我那時候就覺得湖北職院非常好,產教融合的好生態將為我們提供成長成才的好空間”。

同樣被機器人吸引的,還有來自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龍溪鎮的付陽同學,科技的魅力與他心中“技能強國”的志向悄然共鳴。付陽今年高考憑借優異成績獲得本科院校錄取資格,但他最終選擇了湖北職院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凹寄艹删蛪粝?,在孝文化名城學一技之長,將來用專業能力報效國家,這才是最適合我的選擇?!备蛾枅远ǖ卣f。
用大數據賦能家鄉農牧業
歷經53小時硬座旅途,走下Z294列車的新疆新和縣的努爾艾力·吐爾迪,帶著一身疲憊和滿腔期待,出現在信息工程學院新生報到點。努爾艾力·吐爾迪介紹,父母都是樸實的農民,家里養了牛羊和鴿子,還種植玉米和棉花。努爾艾力·吐爾迪了解到,大數據技術對現代農牧業很重要。

“我們大數據專業入選了教育部現場工程師培養計劃,就是要用數據技術助力鄉村振興。你家的農牧業生產,將來都可以用上你學到的技術!”輔導員宦雨辰和他拍下第一張校園合影。努爾艾力·吐爾迪要讓遠在3789公里外的父母看看,湖北職院很好、很美,大家都很熱情,向善向上。

鋼筋鐵骨 千錘百煉
家在孝感市漢川劉家隔鎮的孫沖,作為“湖北省建筑之鄉”的農村伢,打小聽著鎮上叔伯們在外建高樓的故事長大,那些從孝感、從漢川走出去的建筑勞務大軍,是他眼里的“英雄”。所以,他在技能高考中選擇了建筑方向,圖紙畫到指尖發僵,公式算到深夜,就想給家鄉的“建筑名片”添彩。今年8月,他終于收到了湖北職院工程造價專業的錄取通知,不僅圓了他的大學夢,更讓他離成為建筑行業“新匠人”的目標,近了一大步。

在十幾天前,云南昆明的鄒廣道同學捧著錄取通知書眼中滿是憧憬,父親鄒豐才更是激動地提筆給建筑工程學院院長郭自燦教授寫信,字里行間滿是托付。信寄出后,鄒豐才既期待又忐忑,但很快郭自燦教授的回信讓他一顆懸著的心落地。郭自燦教授感謝家長的信任,詳細介紹學院“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還強調會與家長及時溝通,家校攜手共助學子的成長,在“到校第一天、第一星期、第一個月、第一學期、第一學年”這“五個一”重要窗口期,舉辦新生開學第一課,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校史校情教育、生涯規劃指導、學習生活適應、安全健康教育等一系列精品活動,幫助新生扣好入學第一??圩?。

職業生涯規劃第一課
衛生技術學院面向2025 級新生開展 “職業生涯規劃第一課”。校友張超叮囑學弟學妹吃苦耐勞、充實自我、腳踏實地,做好平凡小事并做到極致;校友李慶賓建議新同學保持陽光生活、夯實專業基礎、勤練技能、科學規劃未來,強調 “心中有愛,手中有技,腳下就有路”;校友潘華杰歡迎新生加入康復治療技術行業,勉勵大家保持學習熱情、磨礪實踐技能,深耕這份有溫度的職業。

校友為新生樹立榜樣,增強其專業信心與職業理想,讓新生對專業學習與職業發展滿懷篤定,成為2025級新生揚帆起航的珍貴起點。

成才“立交橋” 感恩奮進路
在今年的新生報到點,專設了“新加坡護理醫科獎學金項目”咨詢處。該項目由政府主導,獎學金豐厚,涵蓋學費、生活費、機票等總額約70萬人民幣。學生畢業后能在新加坡公立醫療機構帶薪工作6年,起薪優厚,期滿后就業選擇多元,深受新生及家長歡迎。

學子鄭煜在去年與該項目失之交臂,卻未被“挫折”擊退。深知項目對綜合素養的高要求,他開啟了一年的提升之路:課上刻苦鉆研,專業成績穩居前列;發揮英語優勢,斬獲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積極培養團隊協作能力,注重在與他人溝通中提升服務意識。

今年的咨詢會啟動,鄭煜第一時間趕來,找到去年接待過他的吳文芳老師,自信地遞上精心準備的材料。從去年的遺憾到如今的從容,他的堅持與熱忱,不僅契合了項目對“目標明確、不懈努力、全面發展”人才的期待,更詮釋了學子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向往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