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在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湖北職院人眾志成城,學校高質量發展步履穩健、成效顯著。我們推出“職教青年說·技能報國篇”系列報道,聚焦強校有我,心懷復興夢想,堅持五育并舉,技能成才報國,彰顯使命擔當,講好奮斗故事,激勵廣大師生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立德樹人、追求卓越,接續奮斗、再創輝煌。
(本網訊 田壽永 陳灝)文化高地傳喜訊,工匠搖籃譜新篇。近日,熊文文獲評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

(2025年中秋節,熊文文為孝感市大悟縣芳畈鎮徐樓村老人送生活物資)
熊文文是湖北職院石榴紅志愿服務隊成員、石榴紅宣講團成員、勞模工匠兼職導師、湖北弘孝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財經與旅游學院2023屆畢業生,孝感市大悟縣芳畈鎮徐樓村人,是在中華孝文化與創新創業文化、大別山精神熏陶下成長起來的先進典型。他以強烈的使命感汲取文化之泉,賡續紅色血脈,向上向善而行,十七年如一日,照顧遭遇車禍的父親,休學兩年共用六年時間取得全日制大學本科文憑,用三年時間在湖北職院學習技能,把工廠建在村里,推進農產品深加工,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產業鏈,直接吸收一百多名鄉親在家門口就業,在工廠區創辦徐樓村“幸福食堂”,解決高齡老人吃飯難問題,常年為大悟縣其它“幸福食堂”捐贈生活物資,讓老人們樂享幸福滋味。他傳承大別山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扎根紅土地,建設數字鄉村,用數字科技為農村、農業注入活力,在山村寫下了鄉村振興的精彩故事。他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勇擔歷史使命、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在大別山蔚然成風,以創業、產業促進各族群眾交流交往交融,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此前,熊文文獲評“孝感市十大孝子”“孝感市道德模范”“孝感楷?!薄靶⒏惺袆趧幽7丁薄靶⒏惺形逡粍趧营務隆薄爸袊髮W生自強之星”“中國網事”感動人物等稱號。
一、不離不棄 堅守孝心
孝感,中華孝文化名城;大悟,“抗戰小延安”、“中原突圍”發生地,全國十大將軍縣。
父親熊大權當過兵。小時候,熊文文愛聽父親講故事,鄂豫皖蘇區“28年紅旗不倒”,熊文文耳熟能詳。

(孝感市大悟縣芳畈鎮)
2003年,熊文文讀初三,臘月十五,父親在打工途中發生車禍,腦部嚴重淤血,危在旦夕。
“父親在,家就在”。熊文文堅持全力搶救,父親蘇醒過來,但頭上留下了一個“坑”,失去了味覺,視力下降,留下了高血壓、血拴等后遺癥,失去了勞動力。
此時,熊家老屋是危房。為利于躺在老屋中的父親慢慢好起來,熊文文一再堅持,把老屋的地基抬高了,換成了磚瓦房。
父母整日愁眉苦臉。欣慰的是,熊文文成績還不錯。父親車禍的第二年,熊文文考上了大悟一中?!拔奈拿恐芏蓟丶?,把學到的知識和新鮮事,講給父親聽”母親周小春說。
2007年暑假,在工地上打工的熊文文收到廣西賀州學院錄取通知書。父親既喜,又憂,憂的是熊文文的學費沒有著落。
9月,熊文文第一次走出大別山,來到廣西賀州學院報到。父親有病,家里困難,熊文文向學校提出休學2年的申請。

(熊文文在第二屆“大別山上紅旗飄”主題傳播活動上發言)
熊文文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打工掙學費和醫藥費。2009年,父親的身體狀況穩定下來了,熊文文決定返回廣西學習。課余時間,他做兼職,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同學在校外承接綠化、裝修等項目。勤工儉學的收入,寄回老家。
熊文文與一批“手藝人”走得很近,中國的學徒制,“手藝人”的匠心,吸引著熊文文。
孝心在“八桂”大地舒展。熊文文把父母接到了廣西,父母就住在“手藝人”的工地上。節假日,熊文文帶父母看漓江山水。
邊讀書,邊儉學,邊照顧父母,熊文文陪父母在異地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時光。
他擔任班長,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六年時間,熊文文拿到了本科文憑。拿文憑那天,熊文文查了一下存折的數額,還有6萬多元。
父母不適應廣西的氣候,不愿意留在廣西,每天念叨著大別山的山山水水?!熬坝^園林設計”專業畢業后,熊文文回到了家鄉,在農業領域發展。
二、返鄉創業 反哺家鄉
熊文文出資把村的池塘修好,整改了部分農田,種上了蓮蓬,養上了小龍蝦,父親臉上露出了難有的笑容。
熊文文與農業土專家“泡”在一起,琢磨技術。白天,在地里干活,拓展農產品銷路。晚上,他照顧父親的起居,陪父親嘮家常。安頓完父親,熊文文學習到很晚。
“不要小瞧職業教育,它前景廣闊;鄉村振興是希望所在,它大有可為”。父親與熊文文形成共識。

(熊文文在湖北職院“孝道中國”思政金課上分享求學、行孝經歷)
遇上好天氣,熊文文帶上父親,到宣化店中原軍區舊址、徐海東大將故居及親屬烈士紀念館,到顏回書院等。每次去,父親的興致都高。
耕讀人家,其樂融融。這段光景,是熊家的幸福時光。
每到冬天,對父親來講,是一個“坎”。為舒展血管,熊文文把父親送到醫院,住上十天半月。晚上,熊文文在凳子上瞇著,生怕父親有個閃失。
2020年初,疫情阻隔,熊文文的父親不能像往年一樣住醫院。5月,父親血拴復發,6月安祥辭世。
徐樓村村民余萍說,熊文文的父親當年車禍時傷病很重,能快樂地生活17年,不可不說是個“奇跡”。
在種植、養殖過程中,熊文文認識到職業教育的獨特價值,萌生了上職業院校的想法。

(大別山深處,熊文文的企業廠房)
2020年,在湖北省“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政策的支持下,熊文文參加考試,如愿成為湖北職業技術學院2020級學生。
“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學生在學習時間上有一定彈性,根據農村實際開展分段式脫產學習,有針對性,很對熊文文的“路子”。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業教育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熊文文。他與職業教育深度結緣,德技并修,投身產教融合,走上了在“三農”領域創業的道路。
湖北職院的所在地孝感,是中國孝文化之鄉。熊文文說:“湖北職院‘孝道中國 ’思政金課,堅定了我回歸大別山的決心”。

(熊文文檢查產品質量)
熊文文成立湖北弘孝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選址、平地、開工,招人、培訓、試產,建在大悟縣芳畈鎮徐樓村的新工廠投產。工廠所用原材料在大悟、安陸、孝昌、紅安等地種植或養殖。
熊文文帶動農戶和青年創業者,發展大別山土特產種植和深加工。
熊文文發揮優勢,打造鄉親們家門口的“學習小站”,在徐樓村建設了新媒體電商培訓基地,孵化電商企業,把大別山農產品賣到全國。
熊文文的事跡在校園里傳開,馬克思主義學院邀請熊文文母子來到“孝道中國”課堂。課堂上,母親周小春喜極而泣。
馮金玲同學說,母子的精彩分享,讓我們熱淚盈眶。 大悟縣芳畈鎮何燕說,熊文文的孝心和堅韌,激勵我們回到大悟山區,做好直播帶貨,用新技術帶動新業態,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山村。
三、產教融合 弘揚孝道
熊文文說:“在我最困難的時候,黨和政府給予我溫暖,職業教育系列政策為我們提供了好的環境和平臺”。
熊文文常懷感恩之心,常年開展“關愛老人”“關愛環衛工”“公益直播”“公益助學”“愛心早餐”系列志愿服務活動,把孝心、愛心撒向大別山區。他在徐樓村建成新媒體電商培訓基地,手把手教大別山的鄉親們掌握電商直播技術和營銷技術,把大別山的農產品賣到全國。

(熊文文在直播,把大別山的農產品賣到全國)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聚集在熊文文的周圍。高邦偉也是湖北職院學生,畢業后加入了熊文文的創業團隊。
“學無止境,熊文文帶領我們外出學習,住的最便宜的招待所,吃得很簡單”。高邦偉如是說?!暗?,他對老人,卻十分大方,多年如一日,陪伴老人、捐款捐物是常態”。
大孝無疆,帶動鄉親就業,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徐樓村69歲的譚艷芳是“監測戶”,丈夫有內風濕,公公99歲。譚艷芳是熊文文工廠中的“稱重工”,在家門就業,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
大悟縣芳畈鎮徐樓村的新媒體電商培訓班結束后,村民程林紅就可以直播帶貨了?!叭ツ?,在熊文文的工廠中工作,我每月能拿3500元,今年,每月可達到5000元”。程林紅難隱內心的喜悅。
熊文文心心念念老人們,常去孝感市社會福利與康復中心陪老人。談起“愛心早餐”,大悟縣城關鎮長征路社區環衛工人付友成豎起大拇指。

(熊文文企業區的“幸福食堂”,為老人提供免費餐飲)
熊文文情系鄉村“孝心工程”,常年為大悟“幸福食堂”捐獻生活物資?;剜l幾年來,為大悟“幸福食堂”、福利院等捐送生活物資價值10萬余元。
大悟縣芳畈鎮滾河村“幸福食堂”的老人們喜歡吃熊文文生產的面條。今年83歲的大悟縣芳畈鎮滾河村村民余為恩說,熊文文比孫娃子還親。
青年創業者周文睿說,熊文文孝老愛親、創新創業的故事,很好地發揮了示范作用,帶動我們更多的青年,扎根大別山,建設大別山。熊文文結對新疆兵團第五師雙河市最美家庭,為在孝感學習、工作的新疆青年提供直播帶貨等培訓、見習。以實際行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熊文文等結對新疆兵團第五師雙河市最美家庭)
熊文文的大孝情懷和敬老愛老助老的故事,影響了更多的人,更多的青年人從外地回到大悟。種植、直播、公益,成為日常。
熊文文以合作社的方式,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他流轉村里閑置土地5000余畝,帶動聯動附近農民種植合作社種植。原材料工廠按照市場價收購。2024年,熊文文團隊年總銷售額近1500萬元,電商直播基地帶動天麻、茯苓、黃精等大別山藥食同源類中藥材月銷近200萬元,花生油、山茶油、菜籽油、雞蛋、土雞等產品月銷約30萬元。

(熊文文在直播,把大別山的農產品賣到全國)
熊文文與大悟縣村支書深度合作,線上直播銷售大別山全域農副產品,并成功打造了大悟縣首個集產品分揀打包、直播培訓、現場直播于一體的電商直播基地?;孛嫦蛩朽l親敞開,并手把手帶播直至其能獨立操作,還負責培養專業電商運營人員。
熊文文與大悟供銷社合作,2025年1月至9月底,帶動農副產品銷售額已達300多萬元。
熊文文致力于把湖北弘孝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為科技型企業,把現有創業項目做好做強,他的廠房2022年由300平方米擴至1000多平方米,2023年面積擴大到2600余平方米,加大科研投入,推進技術創新,優化生產工藝,推出系列滿足消費者的產品,成功申報2項專利。
熊文文在大悟縣芳畈鎮徐樓村建有6條標準化生產線。工廠高峰期可吸納100人左右就業,其中60歲以上15人(男3人、女12人),帶動人均年收入增加1.2萬元,每年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4.8萬元。熊文文與村鎮合作建設幸福食堂,為村里30多名80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就餐,譜寫了孝親敬老的新篇章。

(熊文文在孝感市行政中心為孝感市黨員干部作宣講報告)
聲明:請尊重原創,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