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上午,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會“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論壇在北京師范大學成功舉行。來自中國、馬爾代夫、德國、盧旺達、東南亞等國家與地區的教育主管部門、國際組織、職業院校以及知名科技企業的代表共聚一堂,圍繞職業教育的數字化平臺建設、專業與課程標準、智能輔導與評價、校企合作等議題展開探討,為職業教育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論壇嘉賓合影
論壇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SEAMEO)、央視網、福州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信息網絡中心、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承辦,微訓科技、國開泛在共同協辦。大會設有致辭、主題報告、成果發布和特邀報告四個環節。
論壇由央視網文體教育事業群總監、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第六屆理事鄧黎東光,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技術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卡·普倫索切特拉(Khat Prumsochetra),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公共平臺處處長張鵬,蘇州市職業大學副校長王峰聯合主持。

左上為央視網文體教育事業群總監、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第六屆理事鄧黎東光,右上為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技術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卡·普倫索切特拉(Khat Prumsochetra),左下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公共平臺處處長張鵬,右下為蘇州市職業大學副校長王峰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李智
在致辭環節,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李智指出,中國已全面啟動“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2.0”,職業教育將同步實現“五個躍升”:戰略定位上,從教學工具邁向智能生態;技術路線上,從“互聯網+教育”升級為“AI+教育”;建設重心上,從資源覆蓋轉向標準引領;學習模式上,從標準化教學轉向個性化培育;治理水平上,從平臺運維升級為數據治理。他介紹,北京、上海、成都等試點城市已在智能備課、虛擬實驗、未來課堂等場景取得階段性成果,全球首個《教育大模型總體參考框架聯盟標準》也于日前發布,為教育AI倫理與版權提供中國方案。

馬爾代夫高等教育、勞動和技能發展部部長Ali Haidar Ahmed
馬爾代夫高等教育、勞動和技能發展部部長阿里·海達爾·艾哈邁德(Ali Haidar Ahmed)表示,數字化已不再是可選項,而是國家競爭力的戰略支點。他呼吁建設綜合數字學習平臺,推廣沉浸式模擬和自適應技術,實現“按需學習”,并通過數字平臺深化校企協同,為學生提供隨時隨地的虛擬實習與技能認證。

央視網文體教育事業群總經理馮宇
央視網文體教育事業群總經理馮宇以媒體視角提出三大倡議:夯實數字基座,打造職業教育“新基建”;深化開放合作,推出“五個一”舉措,構建產教融合共同體;促進資源共享,上線AI校園工具集與數字人工廠,破解區域、校際數字鴻溝,讓職業院校學生共享公平而優質的教育。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Andreas Schleicher)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Andreas Schleicher)表示,最新調研數據顯示全球15歲年輕人對未來職業的不確定性創下新高,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需以“數字職業指導”彌合夢想與能力的鴻溝。他盛贊中國等國家利用AI和虛擬學徒制,把高端職業體驗帶到世界最遙遠角落,為弱勢青年打開更廣闊的未來之門。

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SEAMEO)秘書處秘書長哈比巴·阿卜杜勒·拉希姆(Habibah Abdul Rahim)
在主旨報告環節,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SEAMEO)秘書處秘書長哈比巴·阿卜杜勒·拉希姆(Habibah Abdul Rahim)表示東南亞職教數字準備度仍處‘學習者階段’,需以政策與產業協同加速技術融入教學,縮小鴻溝。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和震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國家職業教育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和震介紹,北師大依托國家職業教育研究院和高端智庫,構建了10萬份學生、7000份教師數據庫,發布《職業教育現代化中國探索》,以“課程任務論+教學行動論”回應人工智能時代職業性重塑。他提出以“數智化工作任務”為職教新錨點,通過AI課程生成、虛擬實習、區塊鏈認證等六大條件,實現產教融合、終身學習與技能迭代。

德國耶拿市弗里德里?!は沾髮W講席教授凱特·施耐德(K?the Schneider)
德國耶拿市弗里德里?!は沾髮W講席教授凱特·施耐德(K?the Schneider)表示,生成式AI已從工具升級為“共同創作伙伴”,職業教育須警惕主體性流失,通過高質量提示詞把AI轉化為促進認知、內向、人際三維成長的“反思引擎”。同時,職教實踐應把自我反思嵌入AI互動全過程,以“提問—反思—再提問”的循環取代單向依賴,既放大AI帶來的個性化發展機遇,又系統性對沖獨立思考能力削弱的風險。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教授韓錫斌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教授、教育部教育數字化咨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韓錫斌介紹,在教育部統籌下,我國已形成覆蓋1349個專業、服務1900余萬用戶的職業教育數智化體系,通過“3C”戰略打通農村網絡、匯聚校企資源,實現產教融合與個性化終身學習。下一步,國家將以“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2.0”和《職業教育人工智能應用指南》為抓手,建設全球職業教育數字共同體,打造未來智慧教育新生態。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研究所所長張布和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布和分享了中國職業教育已從“3C”聯結共享階段邁入“3I”(集成化、智能化、國際化)升級新程,建成全球最大職教資源庫并服務3300萬學習者。下一步,須以頂層設計、產教融合、教師數字素養和國際化培養為四大路徑,深化數字化改革,與產業同頻共振,培養面向智能時代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課題發布嘉賓合影
在成果發布環節,微訓科技副總經理常爽介紹了最新成果“人機協同教學超級智能體”,現場的8位嘉賓上臺共同見證“中國職業教育專業與課程國際化標準共建開放課題”發布,教育部教育信息中心公共平臺處處長張鵬宣布課題啟動。
在特邀報告環節,華為公共事業軍團副總裁張成濤、北京科技職業大學副校長陳江鋒、網龍高級副總裁、福州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理事長俞飚、沈陽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李宏印、咸寧職業技術學院校長方旭、盧旺達理工學院數字內容與網絡部門主管戴頓·埃里克·恩吉林舒蒂(Daton Eric NGILINSHUTI)、萊蕪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徐運國、國家開放大學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主任張暾、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副院長馬永濤、湖南民族職業學院教務處處長李梅、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教授羅里·麥克格雷爾(Rory Mcgreal)等嘉賓以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的職業教育為主題,圍繞職業院校發展案例、教育企業發展與產教融合等話題展開分享。